“石不能言最可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8-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炎炎烈日下,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岩石特征。 午间小憩时,实习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几名女生凑到一起溪边戏水。 杨西燕老师(前右)指导学生观察花岗岩及其侵入体特征。 一名学生利用滴稀盐酸的方法鉴定碳酸盐岩。 范存辉老师(中)指导学生观察现代河流沉积物特征。 张哨楠老师(前右)带领学生观察峨眉山背斜及断层。 两名学生在认真测量地层产状。 实习路上,为同学分担一些装备,成为“时尚”。

    今年7月中旬的四川峨眉山比往年要热得多,室外温度动辄就是37摄氏度以上,但这丝毫没有影响200多名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在此进行野外地质实习。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峨眉山具有各种各样的岩溶地貌、流水地貌以及地质构造地貌等,构成了独有的优美自然景观。学校教务处处长黄健全介绍说,峨眉山地质发育比较全面、典型,具有丰富的地质教学资源,是开展野外地质实习的好地方。

    作为此次实习的带队队长,张哨楠教授今年已经60岁了。不管天气多么炎热,他仍然与年轻教师一样,坚持每天都带着学生上山。“跟学生在一起,就不会觉得自己老了。”他幽默地说。

    在实习现场,张哨楠无论走到哪儿,总会被学生团团“包围”。他不仅讲课生动、联系实际,还富有人生哲理。“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讲解上侏罗统、白垩系的岩石构造时,他借用了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诗句告诫学生,作为未来的地质勘探师,要牢记每一块石头都是有生命的,而不是冷冰冰的;它们的历史与地球同步,见证了生命的来来往往,也见证了沧海变成桑田。

    “指导野外实习与在学校站讲台完全不一样,需要付出更多。”实习指导教师杨西燕说,除了要遭受太阳暴晒之外,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提问多了、学习积极性高了。几天下来,几乎所有老师的喉咙都喊哑了。除此之外,有时候还会遭遇突发状况。“莫得事,就是被几个马蜂蜇了一下。”实习开始后的第二天,走在队伍前面为学生上山开路的指导教师胡明,不小心捅了马蜂窝,结果手被马蜂蜇了几个大肿包。胡明说,在野外实习被蜂蜇是常事,有时候还会碰到蛇。“如果碰到了蛇,还不能马上告诉学生,比较好的办法是迅速把学生带离现场。因为这时告诉学生特别是女生,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在实习的第三天,2016级资源勘查工程卓越班的李江东中暑了,不管指导教师怎么劝说,硬是不愿意回基地休息,坚持要把实习路线走完。“‘轻伤不下火线。’这么好的学习实践机会,我不能轻易放弃。”李江东说。

    “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是否引发了生物灭绝?”“峨眉山玄武岩的活动经历了多长时间?”……在这批参加实习的学生中,杨岚是为数不多的女生,也是同学们眼中的“女汉子”和“学霸”。她总是走在大家前面,给老师提的问题最多,收获也最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前总觉得作为一名女生,未来不适合从事野外工作。通过这半个月的野外地质实习,我不仅改变了这种想法,反而更加坚定了从事地质勘探的职业理想。”杨岚说。

    由课堂走向大自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更是为了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合作、磨砺成长。据了解,在西南石油大学,像峨眉山这样的实习基地共有222个,其中校外实习基地217个,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本报记者 张学军 通讯员 曹正 摄影报道)